近日,筆者接觸到一班正在營運「F1車隊」的中學生,希望筆者贊助他們參加國際STEM比賽”F1 in Schools”。筆者本身對賽車一竅不通,經同學細心介紹比賽賽制和目的後,發覺這個多元化的國際競賽令同學獲益匪淺,遂決定支持這群年輕且充滿熱情的創新者。
什麼是F1 in Schools?
F1 in Schools起源於八十年代,受F1(Formula 1)賽車啟發而生。F1是國際迷你賽車設計競賽,參賽者年齡介乎9到19歲。設計迷你賽車,學生將涉獵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及數學(STEAM)知識;設計車隊周邊產品,為車隊尋找贊助商及管理車隊財務,令學生一嘗「做生意」的滋味。
F1 in Schools槓桿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響亮品牌,吸引全球眾多學校支持與參與,是一個國際舞台,最值得欣賞是其賽制令一些對理工科興趣少的學生一樣能投入參與。科教興國,推動STEM 教育如火如荼的當下,辦一些有質素的國際比賽,有利培育學生的STEM素養。
辦「多元化」的STEM比賽
學生投入比賽,甚至樂在其中,方能發揮「寓學習於比賽」之效。要實現以上目標,比賽賽制和主題則至為關鍵。借鏡F1 in Schools的模式,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STEM競賽應具備三大特質:多元兼容、有趣好玩和國際化。
正如早前所言,F1 in Schools的評分機制不單單著重科學與工程知識,還包括了市場營銷、團隊管理和戰略規劃等多方面的範疇。一些對STEM可能興趣不大的學生也因而被吸引參加,繼而潛移默化,接觸更多STEM的資訊。團隊賽制讓則吸引各有所長的學生互相合作,求同存異,互相學習。
賽車本身是一項刺激的運動,而製作模型車本身就是不少人的興趣愛好。有趣好玩的主題能吸引的不僅是參賽者,也包括觀眾,如此影響力能自然推動學生關注相關事項,自發地投入其中,有所得著。長篇大論講述一個比賽的好,也不如一個精彩絕倫的主題。
當筆者知道F1 in Schools的世界賽在沙特阿拉伯舉行,參賽隊伍來自不同邦國,就決定要贊助學生參加,為他們的賽車之旅略盡綿力。因為一次出國的體會,能切實地令學生得擴闊眼界,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,機會難逢。香港作為國際城市,我們必須盡力令學生走向國際,衝出香港,成為國家對外溝通交流的橋樑。
筆者希望各界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更多國際化的STEM賽事,令新一代的年輕人得以展現他們才智和創造力。筆者更希望本港能舉辦如F1 in Schools 一樣成功的國際賽事,激勵下一代探索科學和技術的無限可能。
最後,筆者期待所贊助的PRISM車隊在F1 in Schools的賽道上追風逐電,期盼他們將來在生活的賽道上勇往直前。
https://n.kinliu.hk/kinliunviews/%E8%BE%A6%E5%A4%9A%E5%85%83%E7%9A%84%E5%9C%8B%E9%9A%9B%E5%8C%96stem%E7%AB%B6%E8%B3%BD%E3%80%80%E6%96%87%EF%BC%9A%E9%84%A7%E5%AE%B6%E8%B1%AA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