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前車之鑑:小心守護香港教育質素

 

香港資訊發達,市民大眾很容易獲取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。然而,因為城市生活節奏快速,社會難免形成「速食文化」,喜歡「追潮流」,有時尚未深思熟慮,就邯鄲學步,得不償失。

不少人標籤歐美教育為領先體系,每論及香港的教育模式,總抨擊其為「填鴨式教育」、無法培養學生創新,落後歐美。這種近乎偏見的「印象」忽略香港教育的優勢和特色,也漠視教育模式的社經需要和現實限制。若這類「印象」主導教育改革,隨時影響香港教育質素,甚至窒礙社會發展。

 

歐洲教育體系正朝錯誤方向發展?

義大利都靈大學經濟學教授Enrico Colombatto撰文指教育質素深深影響國家的競爭力,而他認為西方國家正朝錯誤的方向發展(The West is headed in the wrong direction),情況堪憂。據2022年PISA的數據,歐洲學生表現大幅下滑,落後亞洲多個國家及地區(香港學生名列前茅,表現優秀),Prof. Enrico Colombatto歸納出約四點原因:

第一,他認為西方教育系統已經從強調培養學生認知能力(Cognitive skills)、解決問題能力(Problem-solving Abilities)和邏輯推理(Logical Reasoning)向提升學生社交和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傾斜,這種轉變可能導致學術表現下降。

 

第二,學生非但沒有善用智能手機和手提電腦學習,這些科技飛速發展的產物反倒令學生上課分心。學生集中力下降,記憶力和明辨思維能力通通受到影響,學術表現最終下滑。

第三:評核教師表現時,現行制度主要以學生結業率為依歸,教師的教學質素及學生就業情況反而不是重點考核項目。這種偏頗的教師評核方式,將令教師教學質素難以改善。

第四,由於歐洲有大量新移民,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因而調整。這些變化也對整個教育制度及其質素帶來影響。

 

香港教育制度要合符長遠發展利益

Prof. Enrico Colombatto的文章不但揭示了歐洲教育制度的短板和因由,也尖銳地指出由於教育質素低落,導致歐洲的全球競爭力持續減少,催生福利主義壯大,形成惡性循環,直接衝擊歐洲發展。

 

綜觀歐洲教育面對的困境,不難發現其「錯誤的方向」乃「潮流」和「輿論」共同擠壓的結果。野蠻地侵入兒童生活的社交媒體配合各種甚囂塵上的短視輿論,令教育改革聽命於各種短見,飲鴆止渴。「取消考試」、「調低要求」和「放任自流」等聲音從不間斷,乍聽都有其道理。然而,這些圖一時「舒暢」的建議是否合符學生福祉?又是否合符社會整體利益?

香港教育制度有其的特色和現實需要,嚴謹的考試制度和高效的學習方式,不一定是學生乃至社會的敵人。魚與熊掌難以兼得,智者要因時制宜,專家要謹守專業,切莫因為一些不負責任的短見而退縮,令香港教育步歐洲後塵,恨錯難返。


原文網址: 堅料網
https://n.kinliu.hk/kinliunviews/%e6%ad%90%e6%b4%b2%e5%89%8d%e8%bb%8a%e4%b9%8b%e9%91%91%ef%bc%9a%e5%b0%8f%e5%bf%83%e5%ae%88%e8%ad%b7%e9%a6%99%e6%b8%af%e6%95%99%e8%82%b2%e8%b3%aa%e7%b4%a0%e3%80%80%e6%96%87%ef%bc%9a%e9%84%a7%e5%ae%b6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