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應對少子化落重藥
日本出生率低,2022年不夠80萬新生兒,自1899年來首次跌破80萬大關,少子化現象非常嚴重。少子化直接導致日本人口萎縮,伴隨大量社會及經濟問題,已經大大威脅國家未來。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加強孩童托育,意圖力挽狂瀾,扭轉出生率下跌的情況。
政策計劃將取消家庭收入調查以擴大兒童津貼,並在職場提供全薪育兒假,旨在鼓勵擔任全職主婦的女性重返職場。日本央行經濟學家木內登英指計劃要花費2萬億至3萬億日元,對疲弱的日本財政雪上加霜。即使如此,日本首相依然希望推行相關政策,可見少子化乃攸關國家興衰的大事。
教育中心的「託管」功能
觀乎以上政策,日本政府認為生育後,母親要放棄工作,轉為「全職主婦」,是令不少人選擇不生育的重大原因,故對症下藥。筆者認為父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及心力照顧子女,繼而喪失「私人時間」及「生活自由」,確實是很多年青人不生育甚至不婚不育的核心原因。
以往,不少人詬病考試壓力大,因而補習成風,其實是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不少父母安排子女課後到補習社,除了希望有專人協助子女溫習及完成功課,更多是看重補習社的「託管」功能。雙職父母多的城市如香港,補習社或明或暗的託管功能對社區非常重要。不少週末營業的教育機構,其實是學童培養興趣,與其他不同學校同年人社交的中心,更是父母安排子女活動的重要幫手。
規範校外機構,紓緩「少子化」的危機
另一方面,校外機構競爭過度激烈,質素良莠不齊,也難免出現「過度營銷」(Over Marketing)的現象,變相催生更多「怪獸家長」。這種越演越烈的社會氛圍令「生兒育女」與「教育開銷龐大」掛上等號,使年青人卻步。要扭轉這種不良風氣,規範校外教育,乃至為業者訂立註冊機制便是重要一步。其實校外教育接觸大量家長及未成年人,對社會影響極深,建立一個良好及公平的經營環境,將有利香港發展。
除了作為協助照顧學童的骨幹,校外教育機構也可應對「少子化」衍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。一個社會欠缺新鮮勞動力,在職人士的退休年齡延長,部分需要學習新知識和技能。對市場反應敏感的校外教育機構正好能提供多元教育服務,滿足這種變化急速的需求。
儘早行動,調動現成力量
香港的少子化危機逼在眉睫,教育界首當其衝,殺校潮已經洶湧而至。當局應該及早行動,利用現有資源,快速提升整個社會的「育兒」能力,協助父母分憂。香港已經有大量現成校外教育機構可以靈活地分擔父母的育兒壓力,差在如何規範這些機構,從而令當局能有效率及公平地津貼有需要人士選購服務。筆者希望當局儘早行動,令香港成為「父母友善」之都。
原文網址: 堅料網
https://n.kinliu.hk/kinliunviews/%E5%B0%91%E5%AD%90%E5%8C%96%E8%88%87%E6%A0%A1%E5%A4%96%E6%95%99%E8%82%B2%E3%80%80%E6%96%87%EF%BC%9A%E9%84%A7%E5%AE%B6%E8%B1%AA/